当前位置: 首页» 碑帖文房
张助刚 | “古典书法”刍论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3-08-04
“古典书法”刍论
张助刚
“古典书法”这个概念近几年才开始被广泛关注和认同,从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推动上,其如一支清流,逐渐澄清了近几十年书法江湖的各种怪象和乱象。笔者通过多年的书法学习,现就何为“古典书法”作简要论述:
一、“古典书法”以植根传统、溯源经典为核心
中国书法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与流变,至今广泛认同的是“篆、隶、草、楷、行”五体。五体中,各个时期亦有一些支流,名家辈出。经典书法历经历史的沉淀,依然熠熠生辉,此为“古典书法”研究之主体。近80年,中国书法经历了几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取法资源的匮乏,加之社会层面的影响,当时书法与民国时期在承接上明显出现了断裂,大多数书家以抄革命诗词、写大字报为主,对古代经典的解读明显不足;20世纪80年代中国书协的成立,从官办组织体系上建构了一个书法发展的大平台。当时国内部分书家,逐步与周边亚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这个时期的书家开始求新求变,少字数作品与不同材质的运用,催化了展览大规模出现;20世纪90年代,部分高校陆续开设书法专业,书法逐渐在学院体系上发展壮大,随着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和互访的频繁,西方艺术思潮对传统书法产生冲击,部分书法作者崇尚块面构造,用几何等科技手段解构书法;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流行书风大行其道,其中有部分书者完全摒弃传统,视书法为一门纯视觉和行为的艺术,使学书者感到迷茫和无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典书法”才逐渐走上书法舞台的中央。“古典书法”倡导的是溯源经典,其学习方式是先吃透古人的经典法帖,尤其注重对篆、隶、楷的学习,“正体正手脚”,此为古典书法要旨之一,进行古典书法学习就是要明晰历史长河中,有哪些一流的书家值得深入研究与取法,进而找到书体和书家风格流变的一些特征和内在规律,先要“与古为徒”,然后才能“化古出新”。
二、“古典书法”倡导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代科技飞速发展,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伴随着高科技的广泛运用,也滋生了一部分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和误解。学习“古典书法”就是在找寻一种文化人应该有的生存与生活方式。我们只有面对先贤的经典法帖,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分量,所谓“与古为徒”,绝对不是一句口号和寄语,而应该是一种虔诚的学习态度,知敬畏才能“克己复礼为仁”,在“古典书法”的学习中,书家将逐渐认清自我,不狂、不妄、不急、不躁,通过“古典书法”的滋养,成为一个静气的读书人,进而在平凡的岗位和日常的生活中低调、谦虚又充满自信地过好每一天。
三、“古典书法”不仅是“技”的锤炼,更是“道”的体悟与升华
目前“古典书法”研究已经有一套完备的学术框架和体系,通过书法史的梳理,我们知道,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有卓越的书法家,这个是横向的坐标;每个代表书家在其一生中又留下了诸多经典的法帖,这个是纵向的坐标。只有对这个坐标体系了然于胸,书法学习才不会盲目。“古典书法”引导大家的是从这些坐标中,找到一些真知灼见,明白笔法史的传承与变革,明白结构、章法、墨法的异同,这对于有志于进阶突破的学书者而言,无异于点亮了明灯。然而,娴熟的技法只是表,由表及里,应该是从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所谓“技进乎道”,万事万物皆有道理,明白了写字的道理,才会在生活中不断体悟为人处世的道理。
四、“古典书法”是一种人格的内化修行
但凡伟大的书法家,必定不单以书法的技巧独立于世,书圣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在文化层面的顶层设计者,也是“古典书法”的集大成者;颜真卿身居高位,为帝王分忧,慨而赴死,大义凛然的节操令人肃然起敬,其书法自有伟岸的人品倾注其间;苏轼虽自谓无意书法,但其书饱含了他的文采,书中有一股文气弥漫,无人可及,正如他自诩“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毛泽东指点江山,金戈铁马,其书纵横潇洒,一任自然,有“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的大格局;白蕉一生偏好兰草,清高孤傲,其书有魏晋风骨,清新脱俗,不染一尘。这些前贤大家都是“古典书法”的践行者,也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楷模和榜样。
所以,“古典书法”承载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所谓“字如其人”,实为字里行间有书者学养和德行的存在。学习“古典书法”并不是要与当代高科技和高度发展的社会去人为地封上一堵墙,也不是要与其他艺术门类划清界限,而是要在漫长的书法求知的道路上,视“古典书法”学习为一种修行,不断丰富、丰满、充实自己,走好自己的艺术人生之路。
转自《书法报》,2023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