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文房

当前位置: 首页» 碑帖文房

篆刻美学和文化境界

发布人:发布时间:2014-08-13



篆刻美学和文化境界

 

 

 

   ——从李岚清先生海内外办篆刻书法展说起

 

 

 

 

王岳川

 

 

 

  中国篆刻文化博大精深,讲究对称平衡、虚实互补,巧拙雅俗、相反相成,阴阳违和、奇正相生,通过文字内容、章法结构以及刀锋运行造成的金石趣味来表现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具有丰富多彩的审美价值。

 

 

 

  2008年度世界奥运会在中国举行,这届运动会的会徽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即用中国篆刻图案造型展示新世纪中国形象,将中国文化的巧妙地融入到运动会精神中,显示了东方文化的魅力。据我所知,最终确定以这枚篆刻图案作为中国奥运会图标的就是李岚清先生。正是因为李岚清先酷爱篆刻,所以他担任领导期间,能确定以中国书法篆刻意味融入奥运会会徽,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身份和东方美学精神。    

 

 

 

  近些年来,我与李岚清先生共接触了三次,三次涉及到三种不同的艺术内容:音乐、书法、篆刻。

 

 

 

  几年前在香山第一次见到李岚清先生,先生邀请了三位教授召开座谈会,对他即将出版的一本音乐文化新著作提出修改意见。我发言时间较长,提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李岚清先生坐在我的正对面认真听并做笔记。岚清先生书出版后记里写到了我的提议,把有意义的提议内容都做了订正。一位国家领导人能认真倾听一个学者的直率意见,有一种虚怀若谷的大气。

 

 

 

  第二次是关于书法,那次是在中南海,刚去时我还不清楚有什么具体任务。岚清先生创作了108幅书法作品,邀我评点——主要看看作品里面有没有错别字,同时挑出好的作品。我为这种艺术的平等精神而感动。作为一个学者,我尽可能去完成好任务,并先行欣赏岚清先生的具有深厚传统功力的书法作品。

 

 

 

  第三次是关于篆刻。岚清先生让秘书拿着一百多方篆刻内容和边款,要我审校。我认真地看了印文和边款,提出了一些修正意见。

 

 

 

  这三次关于音乐、书法和篆刻的近距离接触,我感到这位80多岁的老人,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潜心于文化事业,意在大国崛起中张扬中国文化精神,将一般人不太熟悉的篆刻书法音乐,身体力行地加以弘扬振兴,并怀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情怀,而达到人书俱老之境界。

 

 

 

  李岚清先生的篆刻作品,师法汉印但又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大胆地出新,所治之印,线条和内容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现实的意味。仔细观其篆刻作品,在内容拓展了古代篆刻文化的文人趣味,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巧妙入印,将自己对中国历代伟大人物的敬仰之心融情入印,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快乐地入印。我们知道,现代日常生活语言入印需要特别处理,方能具有篆刻艺术的大美。印章线条之美得力于书法篆法之美。通过写篆书,才能理解笔味,即理解线条起落、转折、运行的种种趣味,理解什么线条是好线条。篆刻家需熟知金石文字的种种线条变异,并融情入线,方能创作具有生命力度的线条。观岚清的篆书线条,往往在看似平奇无华、湿润厚重中,体现“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之美,这即是孔子所说的“中和”之美,或庄子所标举的“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大美。当我们的眼睛在这样的线条上游动时,一种内在生命的潜流就开始涌动,一种膨胀的内力就开始撼动我们的眼睛。大动若静的线条是篆法的最高境界,能臻达此境,书法与篆刻皆能臻上乘。

 

 

 

  在篆刻形式上,他大胆探索守正创新。篆刻讲究章法和刀法,通常强调宾主、呼应、虚实、疏密等形式美规律。我们知道,运用奇正向背、方圆错综、虚实疏密等方法处理印章的分朱布白,能够造成顾盼生情、气韵贯注、虚实相得的章法美和意境美。点划的布局美与不美,直接关系到篆印整体美的效果。一般认为,篆刻的章法大者难以结密,小者难以宽展,缜密易于板滞,萧疏易于破碎,而平实最能入手。好的章法可以“疏能跑马,密不透风”;可以“计白当黑,虚实相生”;可以方圆兼备,参差纵横;可以“方寸之间,寻丈之势”。篆刻章法讲求文字本身的疏密有致,对称平衡,印内文字排列的变化合度、和谐统一,界格的平衡均匀,自然生动,以及整个印面的气韵生动,中和浑穆。   

 

 

 

  同样,中国篆刻刀法能雕刻出印章的笔墨效果,增添金石韵味。刀法是印章的完成。篆法、章法的笔意墨趣、布局韵味都要通过刀法显现出来。有什么样的立意和章法设计,就需要相应的刀法去表现。如铁线篆的刚劲流畅的曲线美,需要曲致而流美、细腻而富有情趣的刀法去表现;而大气磅礴、刚气逼人的线条,则需以纵横驰骋、腕力雄强的冲刀去刻;而古朴拙实、风味隽永的古文字,则需错错落落、若断还连的潇散刀法去刻。李岚清先生善于观察古人用刀,刀尤笔运,心手相合,“小心落墨,大胆落刀”,才能刻出天趣自然、具有锋刀节律的线条美。进一步看,篆刻的刀法的本身不是目的,刀法只是线条审美造型的手段,以追求线条的千般意趣和笔墨趣味为目的。书法与篆刻相通互补之处在于书法的用笔,书法不以笔之柔软为限,而是追求笔力的劲健笔势的雄强,力求在挥运软毫之中,留下富有金石韵味的线条。同样,篆刻也不以刀之挺利为优,而反过来追求一种书法笔意韵味,一种“唯其软,而奇怪生焉”的笔情墨性。

 

 

 

  篆刻艺术精微地体现出中国美学境界。中国传统美学中关于“神”、“形”、“虚”、“实”的理论在篆法中形成具体的美学规范。印人治印生涯中,把握住了这一美学高度,就能使自己在篆刻中坚持“曲处有筋,直处有骨;包处有皮,实处有肉;当行即流,当住即峙;动不嫌狂,静不嫌死”,“一划之势,可担千钧;一点之神,可壮全体”。在掌握“六书”等篆法规律基础上,善于增省笔划绸缪缜密,变动部首有典有则,从而创造美的字形。看李岚清先生的印章把文字线条看作传神达情的对象,因而十分注重用笔使转的灵活与飞动。篆刻线条的生命意味讲究情、活、转、娇、丰。

 

 

 

  用各种篆刻造型展示新世纪中国形象的变迁,将充满活力的中国文化方方面面巧妙地融入到篆刻作品中,显示出东方篆刻文化的魅力。岚清的不少印章,紧紧抓住“汉字文化圈”的主旨,表现出东方文化中汉字文化的重要性。他近年潜心治印,刻了将近800方印,用功之勤,令人惊奇。

 

 

 

  印章的鲜红视觉审美方式传达中国文化精神,呈现中国传统的当代回响。中国篆刻讲究章法和刀法,通常强调宾主、呼应、虚实、疏密等形式美规律。运用奇正向背、方圆错综、虚实疏密等方法处理印章的分朱布白,能够造成顾盼生情、气韵贯注、虚实相得的章法美和意境美。篆刻线条是一种自由生命运动的变化,一线之内有阴阳向背,一点之中有虚实正侧。这种审美化的线条由点的内心膨胀并朝一定方向展开而为流动的线条,是力的凝聚,是生命活动的“踪迹”,是力之美和势之美。岚清先生在篆刻时特别注意曲线之美,在线条上又力求粗细变化,把笔法中的提按顿挫融入印章,使得线条产生一种涩动,既有刀味,又有笔意。观岚清先生这几百方充满活力的印章,通过线条起落、转折、运行的种种趣味,感到他熟知金石文字的种种线条变异,并融情入线,创作出具有生命力度的线条。

 

 

 

  除了篆法的高明以外,刀法是否能雕刻出印章的笔墨效果而增添金石韵味,同样是成功的关键。刀法是印章的完成,有什么样的立意和章法设计,就需要相应的刀法去表现。岚清先生对刀法颇有悟性,敢于采用各种刀法为篆刻内容服务。历代印章作品铁线篆的刚劲流畅的曲线美,用曲致而流美、细腻而富有情趣的刀法去表现;而大气磅礴、刚气逼人的线条,则用纵横驰骋、腕力雄强的冲刀去刻;而古朴拙实、风味隽永的古文字,则用错错落落、若断还连的潇散刀法去刻。总之,一个优秀的印家必得努力追求刀由笔运,心手相合的感觉,“小心落墨,大胆落刀”,力求刻出天趣自然、具有锋刀节律的线条美来。

 

 

 

  我注意到,近年来李岚清先生对“汉字危机”的提法令人警醒,他把汉字危机和对于拼音化的担忧说出来。设想一下,如果汉字拼音化成功,书法家和篆刻家都将失业。韩国的几位大书法家对我说过:现在韩国“废除汉字”之风盛烈,韩国写拼音的书法家越来越多。但是,恕我直言,我看了他们那些所谓的拼音隶书拼音草书并不成功。我想,中华民族有“当代毕昇”北大王选教授用汉字录入电脑的发明,终止了百年的不断拼音化的进程;还有像李岚清先生这样的领导支持,终于使我们今天的汉字书法家有充分的创作自由——既可以写繁体字也可以写简体字。

 

 

 

  难能可贵的是,李岚清先生在谈到篆刻创作时还有很重要的审美思考,触及到文艺理论文艺美学方面的一个难题,就是“小众”和“大众”怎样统一?他坚持不要让小众的趣味固守自我,而是要推广到大众。像篆刻这种对文字有高深追求的艺术,里面有甲骨文,钟鼎文,有大篆,有小篆,还有隶书入篆,他把这些推向大众,就使我们想到一个问题,今天是“化大众”,还是“大众化”?岚清先生做出了表率。今天很多人感兴趣的是“一味大众化”,大众化需要什么就去迎合什么,大众的趣味越来越低,迎合就越来越浅,越来越俗。相反,另一种是“化大众”,不断用精英的、经典的、优雅的文化去提升大众的品味,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在我看来,李岚清先生的篆刻艺术成就究竟有多高,历史是否会记住他,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注意到中国文化的重量和海外输出的重要性,注意到艺术文化的“软实力”对国人的重要性和“他者”的参照性。

 

 

 

  通过一位80多岁的老人用一支笔,一把刀在“方寸之间”去寻找“寻丈之势”,以红色印章的方式传达中国文化精神,提升中国的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坚持中国书法篆刻界的文化“守正创新”之正气。中国在加强经济振兴和生活富裕的同时,文化建设同样关键。中国文化几千年来历经冲击而不崩溃,仍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吐纳吸放,自我创新,能容纳并且融合古今中外各种优秀文化。坚持中国文化“正大气象”的根基,坚持通过各种艺术文化来弘扬中国精神,我认为这就是李岚清先生致力于书法篆刻音乐文化所追求的境界,也是运用传统的篆刻艺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精神的美好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