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文房

当前位置: 首页» 碑帖文房

欧阳中石 | 临帖要避免这三个误区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4-04-04



 

欧阳中石:临帖要避免这三个误区

 

 

欧阳中石先生作为师范院校的书法专业教师,长期进行基础阶段的指导,同时也长期参与书法教材的编写,在教学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些临摹的误区,今天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误区一:功到自然成

许多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苦恼,我一天坚持写两个小时,临了好几年贴了,怎么还写不好?

这其实就是信奉古训:功到自然成——只要肯下功夫,就可以把字写好,所产生的困惑。

功夫是什么?功夫就是时间,重复错误也是再下功夫,同时也是在浪费时间,学习过程中如果不去调整学习方法,而是一味地不动脑子,玩命瞎临,天天重复错误,巩固错误,错误就越练越瓷实,最后一身病,无药可救。大家说,这样的功夫有何用?非徒无益,而且有害。

 

误区二:临帖不求像

这个观点最莫名其妙,大家常常也会听到,持这种观点人可谓振振有词,理由充分,说的是天花乱坠,迷的你五迷三道。

人家说了,不能被古人所束缚,要解放自己的天性。那我不临帖直接写多好啊,不就一点束缚都没了吗,写出来的字完全是我自己的,天性十足,天趣盎然,多好啊?

这样行不行?我不临摹,一上来就直接创作行不行?可以断言,不行。

临帖跟创作之间有一笔,其实好多人不会算,临帖是干什么?临帖好比从人家家里拿东西,把人家的好字变到自己手上,创作是干什么?是从自己家里往外拿东西,家徒四壁,嘛也没有,有什么可拿的?

所以说,临帖是为了给创作积攒家底,临帖是往回拿,创作是往出送,慈善事业能坚持多久,全看家底厚实与否。当然了坐吃山空,不进光出,金山银山也经不住吃喝,所以学书法上要如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不断补充,在吸收与输出之间建立良性的循环。

上面没收住嘴,插了几句话,接着说临帖不像的问题。上面说,临帖好比拿东西,那么很显然,临的越像,说明拿的东西越多。临帖如果不求像,不就等于没学到什么东西?这个观点最害人,把许多自以为是的人引上了企图,浪费了时间,最后拦在了成功的大门之外。

 

误区三:临帖求神似,不求形似

有一种说法:说临帖主要在求神似,而不在求形似。这句话看起来很有见地,古人也说:唯观神采,不见字形,那么他的误区出在哪儿呢?主要出在对这句话的理解上,求神似,不求形似,不是说不要形了,而是光求形似还不够,在形似的基础上要更上一层楼,要注意到字的精神层面。

如果理解成舍形而取神,就成了笑话了,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舍形取神是魂不附体,是不可能的。

因此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指临帖要做到形神兼备,才算完成目的,才是上层境界。

 

小可不才,也算半个书法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如何临帖,也总结了一套方法,细说起来有如下三点:

一:分析笔画形态

临帖之前,先不要急着动笔,先做整体的观察,一定要改变看一笔临一笔的坏习惯。

从分析笔画形态出发,包括每一笔的起笔收笔,所有笔画的粗细关系,是方笔还是圆笔,是中锋还是侧锋,哪个最粗,哪个最细,它们之间相差多少,心里要有个数。

二:观察笔画位置

分析完笔画形态,就是观察笔画之间的搭接关系、倾斜角度和距离远近、长短比例以及占格多少,即在空格当中这个字写多大。

三:不重复错误

没写一个字,不着急写下一个,对照一下字帖,看看有什么不足,有问题,再写一遍,争取一次到位。

大家都说,临帖要得法,这三点大概算是最佳的办法了,这么临帖,既节省时间,又立竿见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