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代书法
李彬:美育与北大文化书法的溯源与坚守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2-09-05
美育与北大文化书法的溯源与坚守
李彬
2022年9月3日,北大书法所“文化书法与美育国策”学术论坛举办,本文系北大书法所访问学者、西藏书协副主席李彬提交的论文。
百年北大,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希望与梦想。看着论坛上群星璀璨、大师云集的人物照片,为之动容,思绪万千。这是一部栩栩如生的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他们延续并开创了中国教育、美育、文化、艺术、哲学、文学、文字、美学、书法、美术、社会、科学等等领域的辉煌与梦想。
一、北大开启美育与书法教育新纪元
朱熹在“观书有感”诗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大家都知道,作为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作为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在其教学体系里面始终贯穿美育与书法文化教育。1917年蔡元培先生在执掌北大后率先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美育教育思想,以“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这一思想对中国美学美育发展影响深远。
1918年北大成立了“书法研究会”,延请沈尹默等出任书法研究会教学;成立了“画法研究会”,延请陈师曾、徐悲鸿等出任画法研究会教学;1919年成立了“音乐研究会”以及一大批学科和门类的研究会组织。
北大书法研究会的成立开创了近现代大学书法教育的先河,标志着中国书法研究教育教学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的新纪元。
二、北大汇聚美育与书法教育新源流
书法和文化同源同流,没有割舍文化的纯书法。文化一直是北大书法的文脉符号。北大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罗振玉、冯友兰、沈尹默等等一大批大师灿若星河,以北大深厚的学术土壤和文化资源为源流,以北大深厚的人文学养和名家大师为依托,以北大深厚的文化基因和创新精神为传承,以北大悠久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为滋养,中国高校书法教育的文化属性在北大激活,弘扬,代代传承。传统文化与创新文化是北大的精神符号,蔡元培校长倡导的北大“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学思想使得北大源头活水、人尽其才、充满活力。蔡元培认为教育之于社会一在引领,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驱逐社会;二在服务,一方面讲学问,一方面效力社会。北大书法研究会的成立以及沈尹默从北大移居上海使得海派书法群体的崛起并很好的服务社会就是在“引领与服务”中一脉相承。
三、北大走进美育与书法教育新时代
2003年,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的成立注定将载入北大美育与书法教育史册,载入中国大学高等教育的史册。在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北大是开启书法文化教育的先行者,不能缺席,不应该缺席,也没有理由缺席。北大书法所的成立将成为北大回归美育与书法教育的新起点,籍此续接北大百年书法文化教育之文脉。重启了的北大书法教育,在高校书法教育上占有一席之地,北大书法文化与美育教育正励精图治走进新时代。
2003年,新北大人金开成教授、王岳川教授注定将载入北大美育与书法教育史册。是他们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北大书法所的成立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回归与觉醒,北大书法教育应当并且有理由成为高校书法文化教育的旗帜和风向标。由于各高校及社会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呼吁,书法由依附于一级学科美术学门下的二级学科,升格为同美术学同等的一级学科,就是书法文化自信一个很好的例证。
2022年,北大书法所挂靠单位转入北大中文系,又将是一个书法由艺术转向文化的标志性纪年。王岳川教授将再一次载入北大书法教育史册,载入中国高校书法教育史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经济硬实力,更离不开文化软实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基本的力量。
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这是北大书法研究所不变的教学方针。坚守源头,汇入源流,源源不断,流深致远将是北大书法研究所不变的发展方向。